
最近在網(wǎng)絡上流行一句“不是馬云創(chuàng)造了時代而是時代造就了馬云”,可見平臺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 美國前總統(tǒng)肯尼迪有句名言“別問國家為你做了什么,而是問問自己為國家做了什么”。其實名言都具有通用性,但總結起來就是闡述個人與平臺的辯證關系。企業(yè)是一個平臺,每個員工都需要借助這個平臺展示自己,就像聲音的傳遞需要介質一樣。
企業(yè)與個人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企業(yè)因員工得以運轉,員工因企業(yè)實現(xiàn)自身價值。古語有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企業(yè)與個人好比船與船員的關系,船員只有愛護這艘船才能在滾滾激流中揚帆遠航。
愛企業(yè)就是愛自己。孟子曰“愛人者,人恒愛之”。個人對于企業(yè)又何嘗不是一樣呢?1997年6月,邁克爾·阿伯拉肖夫接管美國導彈驅逐艦 “本福爾德”號的時候,船上水兵士氣消沉、人心渙散。但是兩年后,整個隊伍上下一心,士氣高昂,“本福爾德”號也一躍成為美國王牌驅逐艦,當問到邁克爾·阿伯拉肖夫是如何做到時,他只說了一句話;“這是你的船”。當我們明確了個人與企業(yè)的關系后,愛企業(yè)自然也像愛自己一樣。
愛企業(yè)的前提條件便是愛工作。不熱愛本職工作,那么熱愛企業(yè),也就無從談起。全國道德模范孫奇用行動詮釋了自己對鐵路事業(yè)的熱愛。哪怕是病臥不起依然眷掛著窗口售票工作。孫奇的事跡啟示我們,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會有千差萬別,但用心做好工作中的每件事是相同的。
有時候我們會聽到一些同事感覺自己懷才不遇,滿腹牢騷的抱怨,但是我們永遠看不到他去改變自己的時候,“他沒辭職證明這是他最好的選擇,他人能干好,為什么我們自己沒干好,如果我們永遠只去抱怨環(huán)境,抱怨別人,不先找自身原因,那么我們也只能證明別人對我們的定位格局是準確的啦!”一直很欣賞我們曾經(jīng)一位老師傅講的這句話,其實他也是告訴我們遇事多找自身原因,不要老是有“圍城”的思想,我們因為性格、興趣的差異,不可能完全喜歡自己的工作。但是如果能換個角度,用“干一行、愛一行” 的認知去對待自己的工作,即使我們從事的只是最平凡的工作,也一樣能成為偉大的員工。
企業(yè)給了我們展示自己能力的平臺,所以我們要感恩自己的企業(yè),企業(yè)給了我們幸福生活的基礎,所以我們也要像熱愛家庭一樣熱愛她!(機電儀維修中心: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