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有朋友去陜北農(nóng)村參加婚禮回來后對我說:“你們老家的嗩吶是我見過最好的嗩吶,比陜北民歌都好聽?!蔽矣X得陜北民歌和陜北嗩吶各有特色,陜北民歌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陜北嗩吶雖用樂器演奏,但也算得上是黃土高原上的天籟之音。
“嗩吶”《辭?!丰專骸敖鹪獣r期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我國”,是一種舶來品樂器。也有人說:“源于漢唐,距今有兩千多年。”但我認為不論來源于哪?目前在陜北已形成特色鮮明、獨具一格的陜北嗩吶,在聰慧的陜北民間嗩吶藝人手中,不僅把嘹亮清脆、純正優(yōu)美嗩吶吹奏的淋漓盡致,陜北老鄉(xiāng)們更是將嗩吶與自己的一生相伴,出生、滿月、結(jié)婚、遷居新宅等都需要嗩吶助興,直至自己死亡后也被哀哀的嗩吶聲送進墳?zāi)?/span>……
嗩吶在陜北主要用于民間婚喪嫁娶時烘托氣氛,民間的紅白喜事都得請一班嗩吶來助興,所以民間的嗩吶藝人都是常年行走于黃土高坡,每逢哪里請事,一班人就肩挑手拿,腰里別著嗩吶桿子隨時可以出發(fā)趕去應(yīng)事,不管是風霜雨雪,山高路遠,只要應(yīng)了事,就得信守承諾。當然,主人邀請嗩吶班子也得提前拿著定金預(yù)訂,否則就有可能耽誤自己家的大事。
聽陜北嗩吶有聽頭,看嗩吶的吹打,亦有看頭。陜北嗩吶主要在民間流行,以班子的形式演奏,嗩吶班子一班五人,暗合五行之意,民間稱其為吹鼓手、吹手、響手等,班子中有兩個嗩吶手,一個仰頭吹奏高音,一個俯首吹奏低音,吹高音者便是這個班子的領(lǐng)班,除此之外,還有一名敲牛皮鼓,一名拍銅镲,一名敲鑼。陜北嗩吶音域?qū)拸V,音色明亮,音量大而有穿透力,極富有表現(xiàn)力,很符合陜北黃土高坡的地域特色和陜北婆姨、漢子們的個性。演奏技巧也豐富多變,分為吹技和手技兩部分,吹技是在演奏過程中吹氣的技巧,隨著腮幫子一鼓運氣,忽而鼓突出兩個大泡,忽而又坍塌成兩個窟窿,就能吹出歡快、熱情、悠揚、清脆、流暢、激情、奔放的嗩吶神韻。手技則是對于十指的控制能力,通過十指飛快地摸索著嗩吶桿上的眼孔和身體姿態(tài)的變化,嗩吶碗子忽而仰天長嘯,忽而俯地搖擺,忽而直逼人群,將句句和善的傾訴,聲聲吉慶的表白貌似一陣陣細流緩緩地流入人們心田。牛皮鼓排山倒海、震天撼地的敲打;銅鑼聲音恢宏寬遠,聲響傳播千里;小镲揚歡合拍,清脆干練;五人默契配合吹響了老百姓的好日月,演出了黃土高原的新面貌。
嗩吶班子除了具有扎實的演奏功底外,還必須懂得各種民間的禮儀,不論是紅事還是白事,是滿月還是過壽,都有固定的吹奏曲目,一個優(yōu)秀的嗩吶手,至少能吹奏出百十來首曲目,因為不同場合得有不同場合的曲目,不同的主人有不同的要求。
陜北嗩吶吹奏的哀樂,當年魯藝的作曲家劉熾到米脂采風,錄下常家嗩吶吹奏的“粉紅蓮”悲哀曲牌后,如今被國家法定為“哀樂”。1997年綏德黃土地藝術(shù)團赴荷蘭參加過國際民間藝術(shù)演出,2008年陜北綏德嗩吶被列入到非遺保護名錄之中。現(xiàn)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百姓生活的豐富,陜北嗩吶在演奏形式和樂器配置上也進行了創(chuàng)新,如在嗩吶班子演奏過程中融入了電子琴、小號等一些西方音樂元素,讓這回蕩在陜北黃土高原歲月長河里的生命壯歌和天籟之音更好的融入到了老百姓的心里,讓其得到更好的傳承……(黃陵煤化工公司紀檢監(jiān)察室:紀鵬)